在科技发展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产品试图以创新之名改写历史,却最终成为了时代的注脚。近日,科技媒体PCWorld的一篇回顾文章,将我们的目光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Microsoft Bob系统短暂登场又迅速消失的年代。
那时,Microsoft DOS仍然是大多数个人电脑的主流操作系统,尽管Windows 3.1已经问世,但它仍然需要依赖MS-DOS来运行,用户界面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为了打破这一僵局,微软在1995年推出了一个名为Microsoft Bob的全新界面系统,它试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人们与电脑的交互体验。
Microsoft Bob摒弃了传统的“窗口”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数字房屋”。在这个房屋中,不同的房间代表着不同的文件、文件夹和功能,用户可以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通过走进不同的房间来访问所需的内容。邮件和日历等应用也被设计成房屋中的不同部分,甚至还配备了家具和动画角色(如一只名叫Rover的小狗),整体设计充满了卡通风格,旨在降低电脑的使用门槛,让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然而,尽管Microsoft Bob在设计上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但它并未赢得市场的青睐。由于其对硬件要求较高,需要8MB的内存(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加上用户对其接受度不高,Microsoft Bob最终只售出了约3万份。随着1995年Windows 95的发布,Microsoft Bob在一年后正式停售,它的故事似乎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Microsoft Bob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2001年微软发布Windows XP系统时,它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复活”了Microsoft Bob。原来,微软在Windows XP的安装光盘上发现了还有30MB的剩余空间,于是决定用加密的Bob数据来填充这些空间。这一做法的初衷是为了增加盗版者的下载难度,因为当时宽带尚未普及,用户主要使用56Kb的调制解调器,额外下载30MB的数据会显著增加盗版成本。
至于为何选择Bob的数据作为填充内容,据前微软员工Raymond Chen在TechNet杂志中的解释,开发者从档案中找到了Bob的软盘镜像,将其加密后作为填充数据。因此,所有购买Windows XP的用户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份这个“失败之作”Microsoft Bob的镜像。这一发现不仅让人感叹历史的巧合,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试图改变世界的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