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Robotics X:坚守前沿研究,人才流动背后的机器人未来

   时间:2025-01-08 19:48 来源:ITBEAR作者:沈如风

腾讯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在2020年11月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会议,会议地点选在了深圳腾讯滨海大厦旁的假日酒店,为期三天。这次会议汇聚了实验室几乎所有的研发人员,共计约40人,旨在探讨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每天会议的主题各不相同:第一天聚焦于移动技术,第二天是操作技术,第三天则是智能决策。与会者围绕实验室研究员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期间不乏大胆的质疑与激烈的辩论,力求找到最优解决方案。会议全程没有领导参与,也不做会议记录,确保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

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与不记名投票,最终达成共识:未来机器人的研究应重点聚焦在移动、操作与智能决策三大领域。会议结束后,团队向腾讯高级副总裁张正友汇报了讨论结果,张正友对此表示赞同,团队成员对后续研究充满期待。

这次会议被视为腾讯机器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2018年成立以来,Robotics X一直处于技术摸索阶段,尽管张正友提出了“A2G”指导方针,涵盖了七大方向,但执行中难以形成统一步伐。团队成员都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杰出人才,对提升国产机器人技术水平充满热情与使命感。然而,两年过去,研究成果尚未达到预期,团队感到焦急。

会议后,Robotics X进行了架构调整,将团队划分为四条线:系统中心、控制中心、感知中心与智能决策中心。系统中心又细分为本体组、嵌入式组与软件组。同时,实验室明确了三大技术方向,并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委员会。这一调整迅速见效,腾讯的机器人成果开始陆续面世,包括空翻两轮机器人Ollie、四足机器狗Max等,并在模仿学习、灵巧手等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自2022年起,Robotics X开始出现人才流失现象。部分成员选择离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腾讯的机器人研究不追求商业化与量产;二是随着特斯拉发布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逐渐成为主流,但Robotics X的研究重点并不在此。在技术与商业KPI过度捆绑的时代,Robotics X坚持前沿研究的理想主义精神显得尤为可贵,但并非所有人都甘于确定性,总有人渴望在“战斗”中成长。

2018年Robotics X的成立,对腾讯与国内许多早期机器人研究者而言,都是一次划时代事件。当时正值腾讯市值飙升,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腾讯高层决定加码前沿科技和基础研究,派高管赴美考察后,决定成立Robotics X,投入资金进行机器人研发。

Robotics X与腾讯AI Lab同属于TEG事业部,共同为腾讯的AI产业发展提供前沿技术支撑。实验室创始主任姚星从世界各地挖掘顶尖人才,包括张正友等AI大牛。张正友加入后,提出了“A2G”指导方针,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本体、精准控制等七大技术要素,这一方针在当时国内外都极具前瞻性。

Robotics X刚成立时规模不大,但迅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优秀硕博生加入。团队成员选择腾讯,一是因为张正友的研究思路具有前瞻性与吸引力,二是腾讯为实验室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条件。腾讯对Robotics X的研究方向给予充分自由,不设商业化KPI与绩效考核,研究目标更多围绕前沿技术突破展开。

在这种宽松环境下,团队成员工作热情高涨,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他们不仅关注前沿研究,还积极探索实际场景应用,如养老机器人等。这种将研究与实际场景紧密结合的方式,成为Robotics X的研究传统。实验室在成立初期就发布了一系列亮眼的机器人demo,不仅在国内领先,甚至在国际上也颇具竞争力。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成员逐渐意识到研究范围过于宽泛,精力分散。2020年的头脑风暴会议后,Robotics X明确了三大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架构调整。这一调整使研究更加聚焦,成果也更加丰硕。2021年,实验室发布了轮腿式机器人、双臂调酒机器人等一系列杰出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影响力,也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Robotics X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始终坚持不追求商业化与量产。这一选择导致部分成员在外部环境变化后选择离开,加入更接近产业的机器人公司或创业。腾讯内部也对Robotics X的战略定位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如今,Robotics X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继续探索具身智能与云平台方向,不再专注于机器人本体研究。这一调整或许将促使更多研究方向偏重硬件的人员出来创业。腾讯Robotics X在短短六年间完成了机器人前沿研究探索的使命,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适应新要求,将决定其在中国机器人领域的位置。

 
 
更多>同类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