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SAR三维成像技术新突破:数据采集减半,成像精度大幅提升

   时间:2025-04-09 23:53 来源:ITBEAR作者:柳晴雪

我国科研团队在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式发布了新型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成像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显著减少了数据采集量,还极大提升了成像精度,为遥感测绘、灾害监测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SAR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关键手段,其优势在于不受天气和光照条件的限制,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然而,传统的SAR三维成像技术依赖于孔径扩展来获取第三维信息,这导致了数据采集周期长、观测通道多、硬件系统复杂等问题,严重阻碍了SAR三维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携手多家单位,成功研发出了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智能处理方法。这一创新技术将三维成像所需的观测数量大幅降低了50%以上,同时成像质量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我国机载SAR和星载SAR的地面处理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在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还研制了一套名为微波视觉三维SAR(MV3DSAR)的设备,并进行了数据获取和技术验证。该设备在SAR成像处理中引入了“微波视觉”智能化理念,标志着SAR成像技术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赤飚作为此项目的负责人,表示这项研究对于降低SAR三维成像系统的复杂度、缩短数据获取时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现有SAR系统的应用效能,还为新一代SAR三维成像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数据展示方面,科研团队提供了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了新技术在提升成像精度和效率方面的显著效果。

据了解,“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自2020年1月启动以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微波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联合了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我国科研团队在SAR成像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推动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更多>同类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