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出海浪潮下,中企跨境如何按下“长期主义”快进键?

   时间:2024-12-04 11:11 来源:ITBEAR作者:唐云泽

跨境服务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下半场”繁荣期,出海已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新常态,而非简单的企业扩张或外贸订单的增加。

在这场全球化浪潮中,跨境服务领域经历了从激烈竞争到两极分化的转变。一些数字化服务商选择直接出海,抢占单一市场的红利;另一些则进入IPO阶段,但盈利依然艰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下沉与回归理性”的趋势下,一些成立超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企业服务厂商,凭借有效的商业策略和服务模式,在全球市场中屹立不倒。

中企集团旗下的中企跨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中企跨境CEO陈鸣飞表示,企服厂商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客户“主动求变”。随着出海企业营销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中企跨境看到了新的机遇。

自2005年成为谷歌首家国内代理商以来,中企跨境从搜索引擎服务起步,逐步拓展至私域建站、广告优化和渠道聚合等领域,已助力30多万外贸企业成功出海。然而,近年来陈鸣飞发现,简单的广告优化和营销手段已难以满足中国企业出海的结构性需求。

中国制造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动态转型的缩影,这一转型在跨境服务领域主要体现在两个变化:一是出海企业的运营思路从广告优化转向内容营销,覆盖社交媒体和其他本土化渠道的全域流量;二是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从欧美成熟市场转向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企服领域将迎来重新洗牌。

出海机遇虽广,但实操中仍充满不确定性。粗放运营、低成本获客的时代已成过去,出海企业越来越需要精细化运营,跨境服务也需更加专注。陈鸣飞指出,专注意味着能在关键环节产生价值,避免产品和服务沦为备选项。

中企跨境以独立品牌和完整团队服务于企业客户,一贯的业务纵深战略使客户明确其价值所在。团队拥有针对各市场和广告渠道的专业优化人才,能根据客户需求搭建服务团队,加速企业本土化建设和全球化经营周期。专注和纵深还意味着服务和数据上的开放性,助力出海企业更好地通过私域增长与消费者和B2B客户直接交互。

在践行纵深策略的过程中,长期服务能力是关键。长期服务不仅帮助中企跨境获得了超过90%的三年续费率,也推动中国制造稳健触达更多海外终端用户。尽管白牌和订单模式依然热门,但全球化品牌仍是出海赛道的不二选择,尤其是在B2B外贸中。做品牌的关键在于将客户转化为长期客户,而中企跨境的打法是以更“重”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中企跨境已成立22家分公司,在全国主要城市和产业带设有服务点。通过长期接触,中企跨境能更具体地感知客户需求,从而真正拥有客户视角。以与某钢管制造公司的合作为例,中企跨境在独立站、Google、Facebook、Tiktok等渠道为其制定了一体化的海外推广内容架构与营销方案,帮助企业实现转化和增长。

与其他服务商关注成本和流量不同,中企跨境更看重企业的ToB商机转化率、老客户复购率等长期指标。在跨境电商领域,成功的品牌往往会在私域营销上投入更多,通过服务获得客户的长期记忆和信任,比平台撮合机制下的流量和订单更重要。

中企跨境定位为“中国成长型企业的出海加速器”,关注长尾市场,与主流跨境服务商的大客户战略有所不同。这一战略结合长期服务的重投入,体现了中企跨境的天然优势:中企集团有稳定的盈利业务和现金流,中企跨境抵御投入型支出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而国内大多数跨境服务商以独立经营为主,面临生存压力,更倾向于服务大客户。

然而,创新型中小企业出海的成功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从“代工热土”到全球化品牌的诞生之地,中小企业的爆发和稳健增长尤为重要。在这一波全球化浪潮中,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赛道成为中国外贸企业最早在海外名声大噪的品类。近两年,中小企业的出海身影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战场,而是开始在高精尖产业突围。

随着出口升级,中小企业找到了更长期主义的自救方式:品牌附加值和技术升级。在芯片、光伏、新能源、机器人等高增长潜力、长生命周期的B2B产业,中国制造的性价比显著高于海外市场。基于这种情况,即使短期内没有技术升级,通过压缩成本,出海也仍存在可观的品牌附加值空间。

然而,企业对于出海的隐忧并非意愿问题,而是如何将关键技术、产品性价比的硬壁垒与跨境营销、本土化建设等软壁垒融合。因此,跨境服务商仍是中国制造解决商业回报问题的“特效药”。中国企业的韧性和国人对于新旧产能替代的专业认知,共同决定着无论有多少企业被淘汰,都会有新的力量崛起。

在内需平缓的背景下,“不出海,就出局”的现实成为推动变革的动力。中小企业的韧性和中企跨境等拥有多年企业服务经验的厂商作为“专业舵手”的经验和指令,共同构成了出海的结构性机遇。当勇气与硬本领缺一不可时,出海才能成为真正的机遇。

 
 
更多>同类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内容
点击排行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